1、发展性
在对儿童进行认知教育时,一定要立足于儿童既有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指出,教育者布置的任务要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在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潜能水平与当前水平之间的空间。教学任务如果超出了儿童的潜能水平,不仅不能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反而会给儿童带来挫折和压力。
2、挑战性
教育者布置的任务要高于儿童的当前水平才能促进其认知发展。停留在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其现有水平的教学活动,会让儿童觉得厌倦。当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时,成为他们“跳起来能摘得着的苹果”时,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还能极大地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整体性
儿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其认知的发展同时受到情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关注儿童的行为反应和认知增长,缺乏对情绪情感内容的关注。而近年来提倡的素质教育或综合教育的思想都主张从整体的视角看待儿童以及儿童的教育。最新一项研究总结了已有社会情绪类课程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开展了社会情绪教育。以后,儿童的助人行为、问题行为和情绪压力等方面在总体上都有了5%~6%的改善,这些领域的综合发展最明显的效果最终反映到了认知上,使得儿童的学业成就水平提高了13%。
4、惰境性
个体的学习需要跟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者要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高水平的思维。传统学校中的学习是抽象的,在脱离背景的条件下容易导致学习者“高分低能”。现代的认知发展观点认为,个体的学习应当像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一样,植根于具体的活动、情境甚至文化环境中。这些情境信息能帮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构建,并将知识、技能和体验进行联结。